怎么選一雙合適跑步的鞋子?
一、根據(jù)跑步場地選擇
跑步機或者在鋪砌的路徑上跑步,與森林或遠足跑步,對鞋子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一)道路鞋,意為在跑步機或人行道上跑步的人的鞋,更輕,更靈活。它們提供了足夠的緩沖,但沒有考慮對石頭、樹枝、樹根等的保護。它們輕盈靈活,可以在堅硬,均勻的表面上重復踏步,從而緩沖或穩(wěn)定腳部。
(二)越野鞋:越野路線設計,有更厚的鞋底,它們采用強力胎面,可實現(xiàn)穩(wěn)固的牽引力,并提供穩(wěn)定性,支撐和腳底保護。以防止巖石、碎片、棍棒等。
(三)訓練鞋(cross shoes):專為健身房或一些平衡活動而設計,腳底部柔軟,更利于與地面接觸。
二、分析您自己的步態(tài),根據(jù)腳底磨損來選擇
找一雙你以前使用過的鞋,判斷你自己跑步的類型。內(nèi)旋表示在腳掌和腳后跟磨損的模式,一般腳后跟接觸地面后,腳掌自然內(nèi)旋。
(一)正常內(nèi)旋:正常內(nèi)旋有助于吸收沖擊力,緩解膝蓋和關節(jié)的壓力,這種跑步者的效率最高。這種人幾乎可以穿任何類型的鞋子,但如果具有中等穩(wěn)定性的鞋子,效果更好。
(二)過度內(nèi)旋:鞋子內(nèi)側邊緣的磨損較大,這種磨損會面臨膝蓋疼痛和受傷的風險。過度需求者需要穩(wěn)定性或運動控制鞋,這種鞋子沿著拱形加固,以防止對其施加過大的壓力。鞋底在保持輕盈和柔軟的時間,提供襯墊以減震。
(三)外旋:其特點是鞋子外緣的磨損,這種跑步者外側磨損,需要具有足夠緩沖和柔韌性的鞋子。
三、跑鞋的種類
(一)赤足鞋:為保證輕便,保護功能較弱,鞋底軟,許多鞋跟墊沒有墊子,腳跟到腳趾的“零落差”,緩沖性能較差,適合室內(nèi)運動。
(二)中性鞋:它們可以適用于正常足弓和高足弓的腳型,中底較柔軟,腳感舒適。
(三)穩(wěn)定性鞋:適用于輕度至中度內(nèi)旋者,其中底有一個比較牢固的“柱子”,起穩(wěn)定作用。
(四)運動控制鞋:對于那些表現(xiàn)出中度到嚴重內(nèi)旋的跑步者來說,運動控制鞋最合適,適合扁平(低)足弓的腳型,這種鞋子中底較硬,從足弓覆蓋到后跟。
四、選擇合適的尺寸
買鞋應該找到合適的尺寸。制造商之間的鞋尺寸差別很大,所以需要試穿。
(一)推薦在下午去買鞋,你的腳在白天的活動中通常會膨脹一點,此時有助于避免買太小的鞋子。
(二)保證拇指與鞋頭,至少一個拇指的寬度。避免過緊造成傷害。寬度要適中,避免腳趾之間摩擦。
(三)如果允許,甚至可以在商店周圍跑幾圈。通過這種方式,您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鞋子的合腳性。
五、嘗試舒適度
(一)鞋幫:一般由多層織物和絲網(wǎng)縫制成,并粘在一起,目前越來越多地使用針織和印刷。鞋面應該與你腳匹配,腳與鞋幫接觸處的接觸應該是光滑的。
(二)腳踝:位于鞋幫后部,將腳跟固定在適當位置。試穿時,注意腳后跟是否打滑,腳踝一側的骨頭與鞋幫是否摩擦。
(三)后跟部分:鞋的后跟部分是一個半剛性的杯狀物,支撐腳跟。試穿時,應該讓腳踝能夠舒適地運動。
(四)腳背:腳背周圍的加強區(qū)域,一般足弓與鞋帶相互作用,將鞋牢固地固定在腳上。試穿時應該注意,腳弓是否舒適,腳背是否貼合而不受壓。
六、確定腳跟腳尖高度差
腳跟到腳趾高度差一般從0mm到12mm以上, 一般平底鞋為零,輕便鞋為0到4mm,越野鞋的高度差更大。腳跟太低,會使腳掌和腳前部與地面撞擊加重,因此需要一定的高度差,使跑步更穩(wěn),有利于身體和肌肉的平衡。
七、徒步時怎么保護膝蓋?
(一)負重徒步為什么膝蓋容易疼?
簡而言之,負重過大會增加膝關節(jié)的應力。當膝關節(jié)受到過大的壓力時,局部組織就容易勞損腫脹,長此以往就會引起退行性病變。無論是登山還是徒步,控制體重和輕負重是保護膝關節(jié)首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