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攣縮癥是以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為病理特點的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髖關節(jié)功能障礙及骨盆傾斜變形。該病的明顯特點是蹺二郎腿困難或蹺起二郎腿時患側髖關節(jié)前方,腹股溝區(qū)會出現(xiàn)疼痛。
臀肌攣縮癥表現(xiàn)有哪些特點?1、髖關節(jié)內旋、內收活動受限。2、患者站立位時下肢外旋位,雙膝關節(jié)不能完全靠攏,行走常呈“外八字”、搖擺步態(tài),快步走時呈跳躍狀態(tài)。3、患者交腿試驗呈陽性。下蹲時雙膝會出現(xiàn)“劃圈征”陽性表現(xiàn),即雙膝在下蹲過程中,當髖關節(jié)屈曲時由于內收受限,髖關節(jié)需外旋、外展一定角度后才能進行屈髖動作,此時呈現(xiàn)的是雙膝向外劃一弧線,然后再向中間靠攏,繼而雙膝才能完全蹲下。4、嚴重時會出現(xiàn)“蛙式腿”,即雙膝下蹲時雙髖呈外旋和外展位。5、臀部攣縮肌肉處皮膚有一凹陷,關節(jié)髖內收時凹陷更明顯,臀部可觸及緊縮感和攣縮帶。6、當髖關節(jié)屈伸時,髖關節(jié)外側會出現(xiàn)彈響。7、患者還可能會出現(xiàn)骨盆傾斜、雙下肢不等長,甚至脊柱側彎等情況。
臀肌攣縮癥上不完全明確,但是考慮跟一下這些因素有關:
1、臀部注射,以含苯甲醇稀釋的青霉素注射后反應最大。2、兒童易感因素,即免疫因素和特殊的瘢痕體質。3、外傷、感染等,如先天性髖關節(jié)脫位術后并發(fā)癥、臀部局部感染等。4、遺傳。
可選擇局部熱療、超短波、沖擊波等物理因子治療方法幫助緩解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2、手法治療對攣縮的臀肌進行手法松解,緩解肌肉攣縮、粘連,同時增加肌肉彈性。
3、功能鍛煉臀部肌肉拉伸動作要領:左腿伸直,右腿跨過左腿放在左膝外側,左臂屈肘置于右側大腿外側,右手身體后方撐地。向右手和右臂方向轉動上半身,直到感覺大腿外側有拉伸感,保持5 - 15秒,換方向。動作要領:仰臥位,一側腿屈膝屈髖,但腳掌不離開床面,屈另一側腿,并將踝關節(jié)交叉置于下側腿膝關節(jié)上方,雙手環(huán)抱下側腿朝胸部方向壓。自我牽伸至患側臀部有緊繃感后停留30s。動作要領:直立位,膝蓋伸直,面朝一個與髖部等高或比髖部稍低的桌子,將拉伸側的腿屈膝屈髖成90°左右平放在桌面上,身體盡量往拉伸側足部方向彎屈。自我牽伸至臀部有緊繃感后停留30s。臀部肌肉強化訓練動作要領:側臥,軀干保持一條直線,雙膝微屈,腳跟并攏,進行髖外展動作,保持骨盆中立,頭部可以用自己的手或枕頭支持。進行 3 組,每組重復 15 次。如需更大阻力可加彈力帶。中重度可考慮手術治療文獻報道保守治療僅適用于部分臨床癥狀較輕的Ⅰ型臀肌攣縮癥患者,且治療成功率相對較低。大部分學者主張一旦確診,若無明顯手術禁忌證應盡可能爭取更早地予以手術干預。
臀肌攣縮癥術后康復的重要性術后康復功能鍛煉可以降低術后原攣縮組織黏連的復發(fā),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對于臀肌攣縮癥患者至關重要,功能鍛煉以患者的主動運動為主,是避免復發(fā),保證手術效果的關鍵,及時而正確的康復指導和護理能提高手術成功率。因此,臨床工作者在重視手術操作的同時,需要更加關注患者術后的康復鍛煉,探索更加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的康復鍛煉計劃。